是“禍”不是“福”! 農業農村部:織密防控網絡圍剿福壽螺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李棟)近年來,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福壽螺在我國多數水域均有不同程度涉及,不少粉色卵塊附著在河岸邊的草叢、石塊、水生植物莖稈上,且危害著農業生產、破壞水域生態環境。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防控現場會,部署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工作。
福壽螺,聽似吉祥美好的名字背后,卻隱藏著對生態安全、農業生產安全的嚴重威脅。
資料圖:水塘邊的植物枝葉上沾滿福壽螺紅色卵塊。夏內信 攝(圖片來源:人民圖片網)
資料顯示,福壽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上世紀80年代,被當成可食用的經濟型螺類引入我國,但由于口味不佳,市場銷量慘淡,被大量遺棄或逃逸,并很快從擴散到農田和天然濕地。
據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專家介紹,福壽螺對水稻、蔬菜等作物均有危害,尤其對水稻的危害最為嚴重。“它幾乎在水稻的整個生育期都會產生危害,幼螺和成螺會咬食水稻葉及分蘗,使水稻因為分蘗降低而減少了有效穗進而造成減產。福壽螺對農業生態系統來說,可謂是‘禍’不是‘福’。”
農業農村部在近日召開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防控現場會上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緊盯關鍵環節,加大防控治理力度。聚焦福壽螺、紅火蟻、豚草等嚴重危害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物種,組織實施系列滅除活動,因地制宜探索防治新模式新方法,推進有效阻截治理。
在加快實施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方面,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物種監測預警,盡快掌握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發生狀況。通過加強部門聯合會商和協同聯動,織密聯防聯控網絡,強化外來物種引進、釋放、丟棄等關鍵環節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相關違法行為。
“由于福壽螺攜帶寄生蟲多,建議不要食用。”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雜草與外來入侵生物研究室副主任褚世海表示,當食用沒有煮熟的福壽螺時,會造成人體感染而致廣州管圓線蟲病。這個病潛伏期多在1周到2周,線蟲可能會鉆到大腦,破壞神經系統。“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把它混成田螺、海螺,喜歡在街頭‘擼串’的市民一定要小心。”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