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隆:千年古道成為“橋頭堡”
人民網日喀則8月14日電(李海霞)“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可以說,我見證了吉隆口岸的發展。”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貿易協會秘書長李超華告訴記者。
吉隆口岸位于素有“珠峰后花園”美譽的吉隆縣境內,這里氣候溫和、海拔適宜、風光旖旎,有著“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美景,自古就是中國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是古代中國聯通南亞諸國的蕃尼古道。
吉隆口岸。馬學良攝
2015年,李超華來到吉隆,在他的記憶中,當時這里可以用“一無所有”形容。“基礎設施幾乎沒有,更談不上發展。”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吉隆口岸穆薩國際物流分公司負責人馬學良。“2015年吉隆口岸開關后,我就來了。除了風景,什么也沒有。”
從零開始,意味著更多的挑戰和機遇。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吉隆口岸是西藏對外開放的門戶。2014年12月,吉隆雙邊性口岸開通;2017年升級為國際性口岸,對中國和尼泊爾之外的第三國人員開放。2022年3月,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設立,成為中國第18個、西藏第一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
聚焦西南門戶,應運而生、因勢而長。而今的吉隆,面向南亞,實行現行邊合區政策,培育和發展國際商貿、現代物流、邊貿加工、邊境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打造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促進邊境地區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已把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有機融合為一體,走出去、請進來,多元互動,產業對接,致力打造成西藏關聯國內、南亞產業集聚區。
“在全面打造中國—南亞開放的合作示范平臺,西藏對外開放合作新樣板總目標下,吉隆邊合區按照‘一軸’(216國道作為邊合區產業發展中軸,連接邊合區各大板塊區域)、‘三組團’(吉隆鎮小組團、幫興小組團、新江小組團)、‘多節點’(依托三組團輻射帶動,實現邊合區與周邊區域一體化發展)進行規劃建設。”吉隆邊合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吉隆鎮小組團”是打造國際旅游發展區,以作為西藏旅游最后的終點、進入南亞跨境旅游的起點,重點發展旅游產業。“幫興小組團”主要建設國際物流多式聯運發展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國際商貿業,推動日喀則(吉隆)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園建設。“新江小組團”則重點發展國際能源儲備、進出口邊貿及加工組裝等功能業態,主要打造中藥材加工、農畜產品加工、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機電與汽摩零配件組裝等項目。
滿載貨物的車輛準備出口。馬學良攝
“2016年,吉隆口岸正式大規模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物流園、堆場、停車場都有了。可以說,作為口岸的功能逐步完備。現在,這里擁有15家物流型企業、40多家貿易型企業。”說起這些,李超華滿是自豪:“看著口岸建設越來越好,貨物、人員進出通道等不斷優化、深度融合,從邊境小鎮到欣欣向榮的國際性口岸,每天都有新變化,能夠參與其中,深感榮幸。”
出口貨物。馬學良攝
從吉隆口岸建設之初,馬學良便扎根于此,從事物流行業。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給企業帶來了諸多發展紅利。“我們公司的主要業務是代理采購‘一帶一路’上橋梁建設等材料。此外,還有各類百貨,包括服裝、布料、新疆核桃、甘肅蘋果、本地野蔥等。整個口岸,百貨日出口量在500噸左右。”他說。
吉隆口岸發展如火如荼,隨著來來往往的運輸車,這些貨物源源不斷向外輸出,也帶動了當地大量群眾就業增收。“現在吉隆口岸的酒店床位有3000多個,每天都是滿的,需要提前預訂才行。”一位酒店管理人員說。
“現在,我們抓著新能源汽車風頭,改變出口結構,實現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轉變。今年8月初進入旺季后,一天出口量在30輛,預計到9月能突破50輛,10月份能達到70輛。”李超華介紹,“貿易是雙向的。隨著進出口業務的發展,一系列前置工作的開展也在不斷規范,國際間的貿易平衡在逐步走穩。比如尼泊爾的大宗貨物青儲飼料7月20已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熱蘇瓦的礦泉水8月初也已經完成海關申報。下步,政府還會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邊合區雙邊經濟高質量發展。”
千年古道,邊關吉隆,沉淀著璀璨文明,造就著千年繁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吉隆已成為新形勢下中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